1. <tbody id="lige9"></tbody>

    2. <rp id="lige9"></rp>

      1. 聯系我們
        地址:慶市川區道(原雙竹鎮)
        13983250545

        信:ycsh638

        QQ:469764481
        郵箱:ycsh6318@163.com

        北方池塘養殖海參四季管理技術要點

        發表時間:2022/10/24 14:23:04  作者:徐雯雯 等  瀏覽次數:884  
        字體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        西南漁業網-豐祥漁業網秉承:求是務實不誤導不夸大不炒作!水產專業網站為您提供優質服務!【鄭重提醒】:本站所有文章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,否則謝絕轉載??!謝謝合~
        市場在變,我們的誠信永遠不會變!

        海參因其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,受到國內外消費者與水產養殖戶的普遍歡迎。其天然資源量有限,從而促進了海參養殖業的持續發展。由于養殖管理技術和養殖方法各異,池塘海參養殖產量和效益差別較大,為此,本文著重從海參養殖管理技術入手,梳理了北方池塘養殖海參四季管理技術要點,供廣大海參養殖者參考借鑒。

        一、春季管理技術

        (一)水體消毒和水質調節

        由于冬季參池沒有消毒、改底,導致水環境中有害微生物和有害化學物質積累,加之越冬的參苗體質相對較弱,易感染病菌,因此在海參春季出爬前應使用聚維酮碘對水質和底質進行消毒。

        春季氣溫回升較快,池水如不能上下對流,容易導致水體分層,應于每天14:00開增氧機,開啟時間30min~60min。不具備增氧設施的池塘,應每10d~15d施用1次增氧劑,改善池塘生態環境,防止底層水缺氧。

        (二)科學換水

        隨著溫度回升可以進行適量換水,應采取溫和的換水方式,切忌大排大灌,換水時需監測海水的各種理化指標(水溫、鹽度等)。換水應選擇在晴天的中午或午后,少量多次,每次換水以不超過總水體的10%~15%為宜。同時,逐步降低池水水位,水溫達到10℃左右時,水位可調至0.7m~1.0m,水溫達到15℃左右時可將水位調至1.0m~1.3m,以便保持水溫穩定,利于海參性腺發育。另外,要隨時關注天氣變化,如果有“倒春寒”天氣發生,要提升池塘水位,保持水溫穩定。

        (三)合理肥水,清理青苔

        初春季節,池水清瘦、生物餌料少,可以在3月中下旬施用EM菌、光合細菌或復合芽孢桿菌等有益菌進行肥水,增加池內天然餌料數量,使用有益菌時一定要注意增氧。

        發現青苔和雜草繁殖過快時,要及時撈取,保持池水清新,控制池水透明度在50cm~70cm。組織人員撈除青苔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斷裂的青苔灑落到池塘里,因為斷裂的青苔有再生能力。

        (四)預防海參腫嘴、吐腸

        由于剛入春時溫度較低、天然餌料較少,海參在攝食不足的情況下會攝食池塘中的有害底質,引發腸道疾病,進而誘發腫嘴、搖頭、化皮等病,嚴重時會因腸道極度不適而吐腸。針對這種現象,可在剛入春時結合天氣情況進行換水,降低池水水位,快速提高底層水溫,促進底棲硅藻的生長;全池潑灑維生素C,增強海參抗應激能力。

        (五)預防春季海參不下礁(或下礁晚)

        春季海參不下礁(或下礁晚)的主要原因有:①底質狀況差。冬季參池沒有消毒、改底,池底有害物質積累,環境惡化,底質不良使其不愿下礁覓食。②水質渾濁。水質渾濁導致池塘底部底棲藻類等可供海參攝食的食物缺乏,海參停留在食物相對豐富的參礁上采食,不愿下礁。③底層溶氧較低。冬季過后沒有及時適當降低參池水位,水過深,底層溶氧量較低,而礁上溶氧量相對較高。④紅線蟲、沙蠶等底棲敵害生物較多,影響海參下礁進食。

        針對這一問題,應適當添換新水,降低參池水位;施用有益菌、有機酸等,提高水體通透性,解除有毒物質毒性;及時殺滅敵害生物。

        (六)養殖尾水處理

        建議根據區域內池塘布局統一規劃建設尾水處理池塘,采用生態方法,利用特定的海洋生物群過濾、吸收水體中的顆粒有機物和可溶性污染物,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,避免養殖尾水直排入海帶來的環境污染風險,實現環境友好型綠色健康養殖。

        二、夏季管理技術

        (一)改良池底

        海參棲息在池塘底部,池底環境的優劣對海參的成活和生長至關重要,一般海參池塘使用三年后應徹底清淤消毒。若池塘內生有大量的海藻、雜草等,應及時發現,及時清除,如出現大面積“倒藻”現象,應及時改底,防止高溫時其在池塘內腐爛,導致水質敗壞。

        (二)遮陽降溫

        在池塘上方架設遮陽網,降低陽光照射強度,遮陽網要高出池塘壩埂0.5m~1.0m,高于池塘水面2.0m左右,不能緊貼水面以免影響空氣流通,實踐證明此法可降低池塘水溫1.5℃~2℃。遮陽網的鋪設面積要達到池塘面積的70%~80%,常用的遮陽網幅寬為3.0m~4.0m,遮陽網幅間距在1.0m左右,有利于通風透氣。安裝遮陽網的池塘在無風、陰天、下雨等天氣狀況下要注意增氧。

        (三)恰當換水

        正常環境狀況下,每次換水量不宜過大,一般控制在20cm~30cm,池水顏色呈黃綠色至淺棕色為宜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山東半島南部6月~7月上旬是滸苔爆發期和衰敗期,外海水質惡劣,此時節應盡量少換水。7月中下旬外海水質逐漸變好,只要海水無污染、水溫低于或等于池塘水溫,下半夜至清晨期間應盡可能地多換水。大暴雨期間不得進、排水;暴雨過后進、排水必須先確認外海水的鹽度,鹽度在22以上時方可進水;進水要在下半夜和凌晨進行,并加大水體交換量,以降低池水溫度;條件好的,可采用高位水池或咸水深井進行水體交換,降溫效果明顯。

        (四)適時增氧

        隨著氣溫升高,池塘水溫與溶解氧分層現象會加劇,長期的低氧環境會造成池底有機質不能及時被氧化分解,滋生有害菌,造成海參發病。因此應當打破池水分層,提高池底溶氧,確保刺參安全度夏。

        使用增氧機、攪水機、涌浪機和推水機等設備是池塘增氧活水的主要途徑。需要注意:7月~9月高溫期一般在2:00~6:00開增氧機,9:00~24:00忌開增氧機,因為白天光照強烈,池塘表層水溫會快速升高,開增氧機會將上層高溫水交換到池底,使池底水溫升高,不利于海參度夏。在立秋前后的關鍵時期,氣溫驟降,表層水溫度快速下降,但池底水溫依然較高,底層水攜帶著池底大量殘餌、糞便等有機質向上層流動,造成池塘水質渾濁不堪,同時有機物的分解耗氧,水體溶氧不足,此時最好改用增氧劑增氧,一般在22:00后使用。

        (五)控制浮游生物量

        夏季高溫期的光照、水溫等條件適合浮游生物生長,綠藻、甲藻、鞭毛蟲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容易影響水質,對海參生長產生不良影響。如換水后仍不見好轉,可在局部較嚴重的區域使用漂白粉,用量為1.0g/m 3 ~2.0g/m 3 ,之后再進行生物調節。老池塘在海參夏眠前后應進行全面殺菌,采用生石灰(先加水溶解并去渣)20kg/667m 2 全池潑灑1次,生石灰水溶液現配現用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池塘殺菌前最好測定一下池水的pH值,若pH值高于正常值(7.5~8.5),應禁用生石灰,改用三氯異氰脲酸0.2g/m 3 ~0.5g/m 3 或漂白粉(先加水溶解并去渣)1.0g/m 3 ~2.0g/m 3 或聚維酮碘0.1g/m 3 ~0.5g/m 3 全池潑灑。

        (六)加強日常管理

        堅持每天早晚巡塘檢查,觀察水色、水位和透明度等變化,定期(3d~5d)潛入池底檢查海參情況,觀察其體色、體型有無異常,做好記錄,發現病參后及時撈出避免影響水質。若發現夏眠海參有出爬現象,要馬上組織潛水員將出爬的海參收獲加工,因為在高溫期間出爬的海參,大部分難以再爬回附著基內,高溫期必然會死亡。

        (七)暴雨期管理

        進入夏季多雨期,在根據潮汐變化適當換水的基礎上,還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如果近日有降雨,應提前落實防范措施,如整修活動閘板,鋪設臨時排淡管道,暫時停止排水,并加深水位等。暴雨來臨時,活動閘板全部打開,將池塘內上層淡水盡快排出,有效降低暴雨的影響。

        雨后及時開啟增氧機,盡快消除海淡水分層現象,確保底部水體溶解氧含量短時間內達到標準(3mg/L以上)。暴雨后往往出現pH值下降的情況,這時需要在增氧的同時全池潑灑生石灰(5kg/667m 2 ~10kg/667m 2 ),改良水質,并及時清除池中腐敗的雜藻,減少有害細菌繁殖。

        三、秋季管理技術

        (一)促進海參快速下礁攝食

        光照是影響海參下礁的關鍵,透明度最低要以清晨能隱約看見池底為準。投喂優質的餌料,也可快速誘導海參下礁攝食。改善池底缺氧狀況促進海參下礁攝食,還可以避免海參下礁后攝食不良物質出現中毒現象。

        (二)放好苗

        1.確定放苗量

        根 據 日 常 的 觀 察 、 攝 食 餌 料的多少、采捕情況及池底狀況等諸多 因 素 來 確 定 。 一 般 小 規 格 參 苗如5000頭/kg的苗種,放養密度在4kg/667m 2 ~10kg/667m 2 ,中等規格參苗如1000頭/kg的苗種,放養密度在5kg/667m 2 ~10kg/667m 2 ,大規格參苗如100頭/kg~200頭/kg的苗種,放養密度在10kg/667m 2 ~20kg/667m 2 ,對于換水條件好、造礁密度大、投喂餌料的池塘,可考慮適當多放養一些。

        2.放苗時間

        進入10月中下旬,水溫降到20℃以后開始放苗,此時海參具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和攝食能力,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強,有利于提高海參的成活率,11月中旬以后盡量避免放苗,尤其是小規格的參苗(小于800頭/kg)。

        3.選擇購苗地區

        原則上就近買苗,盡可能選擇離養殖池較近的育苗場苗種,參苗比較容易適應當地的環境條件,成活率高。

        4.購苗標準

        體色鮮嫩有光澤,肉刺尖銳挺拔,身體無雜物附著,無潰爛、無傷害。大小差異較小,體態伸展粗壯,在水中頭尾活動自如,運動快,伸展自然,排便不黏而散,離水后收縮正常、軀體硬朗。

        5.運苗方法

        近距離運輸一般采用干運法,將參苗放入保溫箱內,裝運厚度控制在10cm以內,或將參苗裝在塑料袋內再放入保溫箱,每箱裝4袋~6袋,箱內溫度控制在15℃以下,運輸時間可持續8h~12h。長途運輸一般采用活鮮水車運輸方法。

        6.投放方法

        選擇風浪較小的天氣放苗,大風降溫時盡量不放。投放方法一般有兩種:網袋投放法和直接投放法。前者用于投放小規格的參苗,后者用于投放中等以上規格的參苗。網袋尺寸為30cm×25cm,每袋所裝數量視參苗的大小而定,一般可裝300頭~500頭左右。袋內放小石頭,將袋沉放于參礁上,參苗可自行爬出并轉移到附著基上。網袋上可綁繩和浮子示位,3d~5d后,將網袋取出,觀察參苗轉移和成活的情況。直接投放法為把大規格參苗直接投放在參礁集中的地方。

        7.池水條件

        放養苗種時,水溫在10℃以上較為適宜,放苗池的水質條件應盡量接近苗種培育池的水質狀況,避免水質差異過大。

        (三)做好水質調控

        1.換水方法

        秋季以后加大換水量,換水前后水位最好保持在1.2m左右,以防晝夜溫差過大導致海參應激。在清除雜藻等特殊情況時需要大排大換。

        2.調水清水

        秋季水體透明度低的原因是藻類老化引起水色發紅發黑,水體中懸浮物和池底有機雜質較多引起水體渾濁,此時應施用有益菌,使水體恢復到一個正常的透明度。在換水后可有機酸調水,降低水體pH值。

        3.消毒改底

        海參出爬前需要進行一遍徹底的池底消毒,以防海參攝食池底有害菌而出現細菌性腫嘴、化皮現象。

        4.營養投喂

        夏季的高溫及有害物質給海參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,海參出爬后急需營養物質恢復體質,可適量潑灑低聚糖等營養物質增強海參體質。底棲硅藻是池底自然生長的有益藻類,是海參重要的天然餌料,可用氨基酸肥料來培養底棲硅藻,為海參提供更多可持續的天然餌料。在秋季快速生長期,一般需人工投餌,并根據池中海參的存活量及殘餌情況靈活掌握,一般每2d~3d傍晚時投喂1次即可。

        四、冬季管理技術

        (一)封冰前的池塘管理

        許多參池換水條件不佳,參池地勢高低不平,池內水深不一,進排水閘門高于池底,水交換時一直留有很深的“死水”,加上秋季各種藻類生長茂盛、海參排泄物堆積,如果處理不好,封冰后很容易出問題,因此封冰前的管理非常重要。應在結冰前盡可能加大換水量,換出池塘內的老水。秋季之后,池塘的水溫逐漸下降,而且比淺海的水溫下降得快,常常出現池塘的水溫低于淺海,因此可以通過加大換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溫,延遲冰期的到來。

        入冬前及時清理池塘內的大型植物,以防其低溫死亡后在冰下破壞水質。剛入冬要加強池塘的消毒防病,可以每隔10d~15d按20kg/667m 2 全池潑灑1次生石灰或2g/m 3 ~4g/m 3 次氯酸鈉溶液,以殺滅病原。消毒后過2d~3d再施加有益菌來改善水質,保障越冬水質良好。

       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,最好達到2.0m以上,盡量減輕封冰對海參的影響,同時仔細尋池,檢查池塘有無嚴重漏水的情況,特別是閘門附近,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。

        (二)封冰期的管理

        冬季池塘水體的溶解氧來源于藻類的光合作用,而光合作用的強弱、產氧量的多少取決于光照的強弱,一般明冰的透光率可達30%,但覆雪30cm的冰下透光率不到1%。實際測量表明在無大雪覆蓋的海參養殖池塘,冬季水體因藻類的光合作用產氧,加之生物耗氧較少,其溶解氧一般均可達到飽和,不會發生缺氧現象,無須開冰眼增氧,只要及時掃除積雪即可。

        (三)化冰期的管理

        2月底至3月初,隨著氣溫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強度的增加,池塘開始化冰,化冰是從池塘內部冰下開始的,此時一般池塘水溫可達7℃~8℃,而化冰后水溫會下降3℃~5℃,如遇大風降溫天氣水溫下降更多,很可能對海參造成傷害,應抓住冬季高潮時期,大量往池中注入新水,維持較高的水深以保證水溫?;鶗诔靥帘砻?0cm~40cm形成低鹽水層,造成水體分層,應及時排掉表面低鹽水層,并及時進水保持水深在1.8m以上,同時注意增氧和預防氣泡病。

        聲明:轉載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!
        “養魚第一線”微信公眾訂閱號頭條@漁人劉文俊

        "養魚第一線"微信公眾帳號和頭條號!將會定期向你推送本號信息!將為你精誠服務!

        文章評論
        發表評論:(匿名發表無需登錄,已登錄用戶可直接發表。) 登錄狀態: 未登錄,點擊登錄
        電腦網址: http://www.vonginainteriors.com 地址:重慶市永川區衛星湖街道  手機網址:http://m.yc6318.cn
        重慶市永川區雙竹漁業協會,重慶市永川區水花魚養殖專業合作社,重慶吉永水產品養殖股份合作社,重慶市永川區豐祥漁業有限公司
        聯系本站:微信:ycsh638,QQ:469764481,郵箱:ycsh6318@163.com

        ICP備案/許可證號渝ICP備2020014487號-1

        渝公網安備50011802010496號

        誠信共建聯盟

        国产老太性交

        1. <tbody id="lige9"></tbody>

        2. <rp id="lige9"></rp>